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超疏水織物和超疏水銅絲網用于油水分離
使用超疏水海綿分離水表面的十六烷薄膜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含油廢水的排放和漏油事件的頻繁發(fā)生,油水分離問題成為全球面臨的挑戰(zhàn)。由于其較大的孔體積、較好的柔韌性且廉價易得,多孔材料,如海綿、織物和金屬絲網是油水分離的理想材料。然而,這些材料吸油的同時也吸水。為解決這一問題,許多研究人員通過化學氣相沉積、靜電紡絲法、壓膜法、相分離等方法改變材料表面結構和成分,從而賦予多孔材料水、油相反的潤濕性能。但是,這些技術均存在一定缺陷,如制備過程復雜費力、材料基體受限,選擇性低、不能重復使用等。因此,發(fā)展通用性強、簡單的油水分離材料制備方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究發(fā)展中心復合潤滑材料組發(fā)展了一種簡便、高效、通用性強的油水分離材料制備新方法。他們將3種典型多孔材料(銅絲網、織物和海綿)浸入聚氟蠟—疏水二氧化硅溶液,通過改變表面結構和成分,賦予這些材料超疏水特性??茖W家將它們用于油水分離,發(fā)現(xiàn)水滴可輕易從材料表面滾落,然而功能液體,如十六烷,可完全潤濕材料表面。超疏水銅絲網和織物可當作分離膜有效分離油水混合物;超疏水海綿可作為油吸附劑支架選擇性地從油水混合物中吸油。而且,這些功能材料重復使用10次后還可保持較高的分離效率。
科研人員表示,與其他方法相比,該方法簡單、通用性強,可根據特殊潤濕性能要求輕易改變表面結構和成分,基體適用范圍廣,且成本低廉,有望推進油水分離材料的大規(guī)模應用。
?。ㄔd于《中國科學報》 2015-02-16 第6版 進展)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