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據(jù)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作為我國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的重要團隊成員,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冷用斌在束流檢測系統(tǒng)傾心盡力,為高速運動的電子束流裝上智慧之眼,力求在微秒乃至納秒的時間內(nèi)定格,在微米乃至納米的空間中測量,讓一項項科研能夠精準揭開物質(zhì)的奧秘。
在上海高科技園區(qū),靜臥一個體育場大小的巨型“鸚鵡螺”,這就是聞名中外的上海光源。這臺科學裝置每天發(fā)出照亮微觀世界的神奇之光,支撐中國每年數(shù)以千計事關國計民生的的重要研究。十一年前,上海光源即將開工建設的消息激勵著正在美國布魯克海文國立實驗室工作的冷用斌,他毅然回國挑起了束流檢測系統(tǒng)研制、建設的重擔。
冷用斌:你做得再好,你也許具體某項技術很有成就感,但同時你能感受到,你在那邊做的事情不是你的事業(yè),或者說不是任何一個中國人的事業(yè)。
經(jīng)過五年攻關,冷用斌和他的團隊在國內(nèi)首次研制的同步光空間干涉儀、X光針孔相機等設備順利應用在上海光源束流系統(tǒng),儲存環(huán)束流位置測量、同步光診斷線站等四項子系統(tǒng)的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SARS病毒主蛋白酶結構測定、餓死癌細胞的探索、PM2.5分析,一項項科學探索正在為我國科技發(fā)展和國計民生發(fā)揮作用。冷用斌深切感受到了辛勤付出的價值,他說“(錄音)基礎科學的研究或者在此基礎上拓展的一些國計民生的科技發(fā)展,你會發(fā)現(xiàn),我真的對國家科技發(fā)展是有貢獻的?!崩溆帽髲膩聿粷M足于做一個好的跟隨者,總是不斷地提出攀登科研新高峰的目標。他創(chuàng)新提出了全信息束流診斷技術的概念并在國際上率先開始實踐,同時首次以束團串為探針展開逐束團束流診斷技術研究,將測量的微物質(zhì)結構推向納米級,而捕捉影像的速度邁向了納秒以至更快的皮秒級。
冷用斌:你就必須不滿足于是一個學習者,我們目標是要做領跑者。”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