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趙宗保與國外專家合作在真菌脂肪酸合酶改造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成功構建了雜合脂肪酸合酶,并擴展了脂肪酸合成機器的產(chǎn)物譜,相關研究成果發(fā)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上。
脂肪酸是組成細胞的重要分子,也是生物燃料和油脂化工的基礎原料,主要由脂肪酸合酶(FAS)合成。真菌FAS為多功能酶,含7個不同催化結構域和1個?;d體蛋白(ACP)結構域,分子量約270萬道爾頓,可組裝成籠狀超分子結構,被認為很難進行操控。
研究人員通過對產(chǎn)油酵母多組學研究發(fā)現(xiàn),圓紅冬孢酵母攜帶一種含2個結構域的FAS,冷凍電鏡分析表明,該FAS也組裝成典型籠狀結構。研究發(fā)現(xiàn)只需其中一個ACP即可行使脂肪酸合成功能。因此,研究人員利用硫酯酶替換其中一個ACP,所得雜合FAS主要產(chǎn)生中/短鏈長的脂肪酸;類似的,改造另外兩種真菌FAS,也得到了預期結果;更重要的是,利用該策略引入甲基酮合酶所得雜合FAS能合成長鏈甲基酮。
研究表明真菌FAS中可嵌入異源結構域籠,具有新功能的脂肪酸合成機器為利用脂肪酸合成途徑進行生物制造提了供新機遇。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