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10月28日重陽節(jié),2017全國老科技工作者日暨北京第十三屆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在中國地質大學國際會議中心啟動。原國務委員、中國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xié)會會長陳至立,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等領導和嘉賓,鄭哲敏院士、孫鴻烈院士、胡啟恒院士、趙鵬大院士等820余位老科技工作者出席“喜慶十九大, 激情放聲唱”主題活動。
活動中,白發(fā)蒼蒼的老科技工作者們身著精致的演出服,投入地合唱了《歌唱祖國》等歌曲,歌聲表達了他們獻身中國科學事業(yè)的激情。會后,93歲的鄭哲敏和85歲的孫鴻烈院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們對青年科技工作者寄予厚望,并對年輕人提出了殷切的期盼。
物理學家、兩院院士鄭哲敏結合十九大報告說:“中央對中國科技寄予很大的希望,我們科技工作者也很受鼓舞,未來一定會快速地向好處走?!?/p>
談到對后輩的期待時,鄭哲敏院士強調,科學工作者應該實事求是,“科學家要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
“類似物理等基礎學科比較枯燥,有所發(fā)現(xiàn)當然會很高興,只是并不那么容易。但是自然科學這些基礎學科必須要有,才能推動科學向前發(fā)展。”被問及如何看待當下一些年輕人認為研究物理等基礎學科“性價比不高”時,鄭哲敏院士表示,
“人的一輩子也不是很長,有時候你回頭一看,一輩子就快過去了,要是沒做什么事,心里也不會舒坦。所以還是要為長遠考慮,不要把眼前的東西看得太重?!编嵳苊粼菏空Z重心長地說。
此外,中國土壤地理與土地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還建議青年科技工作者“多了解一些中國的過去”。孫院士說:“了解過去,對比現(xiàn)在,可以增加年輕人對祖國的熱愛,同時也可以找到努力的方向。”
據悉,為了展示老科技工作者老有所為的熱烈情懷,自2004年起,北京市科協(xié)每年在重陽節(jié)期間開展“老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在10月28日至11月28日期間,作為北京第十三屆老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中國科學院協(xié)會、中國農科院等20余家分支機構還將開展分支機構聯(lián)合大行動等活動。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