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3D打印技術,制備了一種具有顯著促成骨效果的骨修復材料,實現了難治愈性骨缺損的骨修復治療。該成果日前發(fā)表在《生物材料》上。
據介紹,通過骨修復材料對骨隧道進行填充并促進骨隧道的骨再生,并隨著材料本身的降解影響周圍的成骨成血管環(huán)境,是早期治愈激素性骨壞死、避免后期關節(jié)置換的較理想手段。目前,自體骨或異體骨移植物存在供體不足、免疫排斥且不能改善移植物周圍的骨修復等缺點。
過去的研究證實,淫羊藿具有預防骨質疏松及激素性骨壞死的功能。淫羊藿苷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促進骨髓基質干細胞的成骨分化而抑制其成脂功能進而預防激素性骨壞死的功效。
團隊采用低溫3D打印技術,開發(fā)了用于修復骨缺損或骨折的多孔支架材料,將具有促成骨活性的天然植物活性小分子淫羊藿苷均勻復合入多孔支架中,通過3D打印賦予此支架最理想的促成骨仿生結構(孔徑300-500微米),孔隙之間具有很高的連通率。研究人員利用淫羊藿苷的骨形成促進作用和生物材料的骨傳導特性,提高了激素性骨壞死早期髓內減壓效果。同時,該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傳導能力,復合的植物活性小分子可以在植入部位穩(wěn)定釋放活性成分,原位促進植入部位的新骨再生,具有成骨移植物修復大段骨缺損的臨床應用價值。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17-11-29 4版)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