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4月24日在中國航天大會上呼吁,盡快組建空間科學國家實驗室,推動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建設。
主題為“共筑航天新時代”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當天在哈爾濱開幕。首屆中國航天大會隨后登場,王赤應邀做大會主旨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他在報告中談及對未來發(fā)展建議時說,應群策群力,盡快組建空間科學國家實驗室,實施空間科學2030新的國家重大專項,實現空間科學諾貝爾獎級的重大前沿突破。推動中國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fā)展,為建設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做出不可或缺的重要貢獻。
王赤透露,落實“十三五”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在空間科學衛(wèi)星系列方面,一是圍繞已發(fā)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wèi)星等任務,在暗物質、量子力學完備性、空間物理、黑洞、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方面取得重大科學發(fā)現與突破。二是研制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wèi)星、愛因斯坦探針衛(wèi)星、全球水循環(huán)觀測衛(wèi)星、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wèi)星等,爭取在2020年前后發(fā)射,引領帶動航天尖端技術發(fā)展。
同一天,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在大會上提出,中國空間站以建設國家太空實驗室為目標,重點開展科學前沿的創(chuàng)新性實驗和應用研究,持續(xù)推動空間科學與技術進步。
他表示,計劃2022年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將打造成為面向國際社會的、開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臺,采用多種合作模式,在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技術、空間科學與應用、航天醫(yī)學、航天員選拔訓練和聯(lián)合飛行、航天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廣泛開展合作,使中國空間站成為造福全人類的太空實驗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