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課題組與多倫多大學科學家合作,首次提出在二氧化碳電還原過程中,通過調(diào)控碳—碳偶聯(lián)“后反應”步驟,抑制烯烴產(chǎn)生實現(xiàn)高效多碳醇轉換,讓二氧化碳“變身”多碳醇燃料成為現(xiàn)實,并為高能量密度液體醇燃料的選擇性制備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這項成果日前發(fā)表在最新一期著名學術期刊《自然·催化》上。
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制備碳基化學原料,是解決可再生電能長期存儲問題的有效手段。乙醇和丙醇作為可再生的運輸燃料,由于其高能量密度等特點,廣受關注。然而以二氧化碳電化學還原制備多碳醇充滿挑戰(zhàn)。
中國科大的科學家們在電催化還原二氧化碳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一種特殊的納米結構有利于二氧化碳還原過程中反應路徑的選擇,通過抑制乙烯的產(chǎn)生從而促進電化學合成多碳醇。課題組通過膠體成核方法,合成了一種缺陷可控的硫化亞銅納米晶,再利用原位電化學還原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種新型銅納米催化劑。
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利用流動電解池設備解決了二氧化碳傳質(zhì)限制,促使這一催化劑的多碳醇法拉第轉換效率達到32%、每平方厘米轉換速率超過120毫安,是目前國際上報道的最高電流密度。
?。ㄔd于《科技日報》 2018-06-20 01版)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