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10月24日發(fā)布《2018研究前沿》報告和《2018研究前沿熱度指數(shù)》報告,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十個領域100個熱點前沿和38個新興前沿的研究活躍程度,并指出中國在前沿領域的研究活躍程度已經穩(wěn)居世界第二梯隊。
在當天的“2018研究前沿發(fā)布暨研討會”上,中科院副院長張濤介紹,由中科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與科睿唯安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8研究前沿》報告,在文獻計量指標的基礎上,同時充分依靠專家的綜合研判,對2018年全球科技發(fā)展布局和競爭結構提出了分析和解釋。
在《2018研究前沿》基礎上,《2018研究前沿熱度指數(shù)》評估了世界主要國家在上述前沿領域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報告顯示,美國、中國、英國和德國在這些前沿領域研究最為活躍。
其中,從排名前三的前沿數(shù)來看,美國有118個。中國、英國和德國在這個方面比較接近,分別有54個、44個和40個前沿排名前三。
具體來看,中國前沿研究在化學與材料科學領域和數(shù)學、計算機科學和工學領域兩個領域最為活躍;在農業(yè)、植物學和動物學領域、生態(tài)與環(huán)境科學領域和地球科學領域等三個領域的部分前沿表現(xiàn)相當活躍;臨床醫(yī)學領域中國相較于去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跟跑腳步加快;天文學與天體物理領域的活躍度表現(xiàn)仍明顯不足。
中科院戰(zhàn)略情報研究團隊從2014年開始與全球專業(yè)信息分析服務企業(yè)科睿唯安合作,通過大數(shù)據和文獻計量分析方法,聚類揭示基礎科學領域的年度熱點前沿和新興前沿,并加入分析和解讀,發(fā)布研究前沿相關年度研究報告。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