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4月1日,中科院北京分院舉行“率先行動故事匯”微視頻展示交流會。
歷時8個月,收到57個視頻,講述57個感人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無論從年齡,還是所從事的領域,跨度都非常大。但他們身上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科研事業(yè)忘我之熱愛,對祖國命運拳拳之責任。
體會奮斗的科學人生,感知創(chuàng)新驅動的力量。會上,獲獎的三支微視頻中的主人公現(xiàn)身會場,講述各自推進“率先行動”的故事和科學感悟,令在場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備受鼓舞。
“要當戰(zhàn)略科學家”
“圓13億中國人看中國電視的夢”,許祖彥院士及其團隊懷揣這個目標,在深紫外全固態(tài)激光技術及前沿裝備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成功研制出“世界首臺三基色激光電視”并實現(xiàn)商用。
中科院是科技“國家隊”,要敢于往前沖。放眼全球,許祖彥團隊是唯一能夠研制實用化、精密化、系列化深紫外全固態(tài)激光源的科研團隊,我國也是唯一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這與許祖彥所在的理化所非常重視戰(zhàn)略性研究密不可分。理化所提出“領跑世界”的口號,是“率先行動”計劃實施后的一個重大轉變。
“要當戰(zhàn)略科學家,不當科研‘富二代’”。許祖彥深有感觸地說,成為一名戰(zhàn)略科學家非一日之功,首先要在自己的研究領域找到發(fā)展方向。
“貴在堅持、難在堅持”
“一生要做一件到兩件外國人沒有做或做不到的事情,這是我的最高理念?!苯?0多年,顧國彪院士只做了一件事——創(chuàng)新電氣裝備常溫蒸發(fā)冷卻技術,引領大型水輪發(fā)電機的發(fā)展。
老子云,志不堅者智不達。長期從事大型裝備的研發(fā),顧國彪的切身感受是“貴在堅持、難在堅持”。從最初大家口里的“胡搞、瞎搞”,到兩臺70萬千瓦大型蒸發(fā)冷卻機組在長江三峽并網運行,綜合性能指標超越國際大公司同類產品,顧國彪堅信,“人必須要有理想,有堅定的信念”。
“越是遇到困難,越應該感到高興。”顧國彪囑咐青年一代,要把困難和失敗當作經驗和導師,不怨天尤人,做有責任心使命感、懂國情會適應、認真做志堅強的新一代科研人。
“科學問題一定是原創(chuàng)的”
脊髓損傷,世界性醫(yī)學難題。中科院遺傳發(fā)育所研究員戴建武經20年潛心研究,研發(fā)出神經再生膠原支架材料。經8年動物實驗,2015年1月16日,這種材料終于在國際上首批進入治療脊髓損傷臨床研究,并讓一些患者重新站了起來。
“科學問題一定是原創(chuàng)的,原創(chuàng)的科學問題需要科學家努力去選擇。”戴建武說,這個選擇的過程靠的是堅持,不能受“熱點”影響。
戴建武的夢想,是不僅要做脊髓損傷修復,還要做腦組織、口腔組織、卵巢組織、心肌組織等各大器官的再生修復?!霸偕t(yī)學的發(fā)展,將使人體所有組織器官都能再生?!贝鹘ㄎ溥@樣描繪再生醫(yī)學的未來圖景。
三支獲獎微視頻主人公講述的故事,只是中科院北京分院科技工作者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推進“率先行動”計劃的縮影。
中科院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北京分院院長何巖說,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要繼承老一輩科學家的奮斗精神,胸懷科技報國之志,立足崗位作貢獻,自覺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洪流,在新時代的奮斗中譜寫新的時代篇章。
“率先行動故事匯”品牌活動還在繼續(xù)。2019年,北京分院將進一步挖掘和傳播“率先行動”進程中的科學家故事,大力弘揚愛國奮斗精神,扎實推進科技創(chuàng)新,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