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塑料制品在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但大多數塑料不易分解,導致廢棄塑料難處理難回收,長期滯留于自然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成為環(huán)境治理難題。我國科學家采用核磁共振技術給混合廢塑料“做體檢”,以識別塑料內部關鍵化學結構,從而為其“定制”催化轉化方案,將其變廢為寶,轉化為多種高附加值化學品,這為塑料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huán)利用開辟了新路徑。這一研究成果25日晚在《自然》雜志發(fā)表。
塑料制品廣泛應用于包裝、家居、汽車、電子產品等各行業(yè)。生活中的塑料垃圾往往是五花八門混雜在一起,較難回收處理。除了少量廢塑料可通過人工單獨分揀、能被較好回收外,大部分混合廢塑料需通過復雜分揀過程,費時費力、成本較高?;厥债a品多為一些低附加值的燃氣燃油等,經濟效益有限。
北京大學馬丁教授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用核磁共振技術對混合廢塑料中的各種關鍵化學結構和成分進行識別,根據其不同化學特性,為不同批次的混合廢塑料設計“化學反應”方案,再采用有針對性的催化劑,高效制備出了苯甲酸、乳酸、雙酚A、丙氨酸等多種重要化工原料,大幅提升了廢塑料資源化的經濟性和環(huán)境效益。
據悉,通過這種新方法,生活和工業(yè)中產生的復雜混合廢塑料,如餐盒、包裝袋、快遞袋、紡織材料等,不需經過復雜且效率低下的分類和分揀過程,全都可混合處理?!斑^去塑料回收需要‘挑品種’,比如泡沫塑料、紡織品、農用地膜、包裝膜等,現在通過新方法可以‘混著來’,不挑品種,還能產出高價值化學品?!瘪R丁說。
《自然》雜志同期發(fā)文評論稱“該成果是解決全球年產海量塑料問題的重要進展”。
馬丁表示,塑料結構中存在高度有序的碳氫結構,應作為重要資源加以利用,實現其中碳氫資源的高附加值轉化?!拔覀兿M跍p輕環(huán)境污染的同時,還能幫助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為國家減碳作出貢獻?!?/p>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