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自然-物理》雜志近日發(fā)表的一篇概念驗證論文稱,一種X射線脈沖或能使小行星表面氣化并改變其軌跡。美國桑迪亞國家實驗室使用該技術模擬了小行星軌跡偏折,結果顯示,該技術或能用于今后的行星防御任務。
彗星和小行星的軌跡如果太接近地球,就會對地球造成威脅。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雙小行星重定向測試任務此前證明了探測器能撞擊并改變小行星的路徑。然而,這種物理撞擊方式需要充足的時間和準備,通常成本很高。另一種替代手段或許能用核爆炸產(chǎn)生的X射線快速加熱目標天體表面,使其氣化并改變其移動方向。
研究團隊在此次在實驗中測試了如何模擬一個核裝置撞擊小行星的效果。他們用X射線靶向真空中兩個12毫米寬的模擬小行星(一個由石英組成,另一個由熔融石英組成),X射線脈沖能加熱小行星類似物的表面,生成的蒸汽羽流將推力分別轉移給石英和熔融石英目標體,產(chǎn)生了約每秒69.5米和每秒70.3米的速度。
團隊隨后利用這些數(shù)據(jù)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演示了這種小行星偏折方法的效果,并顯示這種核撞擊策略或能使直徑約4千米的近地天體發(fā)生偏折。他們認為,今后的實驗可研究其他目標物質和結構,并測試不同的X射線脈沖。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