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據(jù)最新一期《先進功能材料》雜志報道,美國塔夫茨大學團隊受《蜘蛛俠》中手腕射出蛛網(wǎng)的科幻場景啟發(fā),發(fā)明了一種能夠發(fā)射類似蛛絲的技術。
這項技術利用了從蠶蛾繭中提取的絲素蛋白,經(jīng)過煮沸處理后分解成基本蛋白質成分。當這種絲素蛋白溶液通過細孔針擠出,并與特定添加劑混合時,會在接觸空氣后迅速凝固,形成一種具有強大黏附力和抗拉強度的纖維。
在稍早時間的一次實驗中,研究團隊意外發(fā)現(xiàn),當使用丙酮清潔玻璃器皿時,底部出現(xiàn)了網(wǎng)狀物質。這一偶然現(xiàn)象幫助解決了復制蜘蛛絲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工程挑戰(zhàn)。絲素蛋白溶液在接觸到乙醇或丙酮等有機溶劑時會緩慢固化成半固體水凝膠,但加入多巴胺作為黏合劑成分后,固化過程變得非??焖佟6喟桶返淖饔脵C制類似于海洋生物藤壺所使用的化學反應,能促進纖維牢固地黏附于各種表面。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纖維性能,團隊將多巴胺添加到絲素蛋白溶液中,這有助于加速液體向固體轉變的過程。通過同軸針頭注射,細絲溶液被一層丙酮包圍,在空中即刻引發(fā)凝固。隨著丙酮蒸發(fā),形成的纖維便可立即附著于接觸物體上。此外,他們還引入了殼聚糖(源自昆蟲外骨骼)將纖維的抗拉強度提高至原來的200倍,用硼酸鹽緩沖劑讓黏附性增強約18倍。
最終制得的纖維直徑范圍廣泛,從比人類頭發(fā)絲還細到接近半毫米不等,取決于所用針頭的尺寸。該裝置產(chǎn)生的纖維展現(xiàn)出驚人的承重能力,甚至能夠提起超過自重80倍的物體。為驗證這一點,團隊成功展示了從大約12厘米遠的距離,使用這種纖維提起蠶繭、鋼螺栓、漂浮于水面的實驗室試管、部分埋藏于沙中的手術刀及木塊等多種物品。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