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科學家研制出了迄今已知最小的步行機器人,能在可見光衍射極限下運行。它能夠前往特定位置,如組織樣本內(nèi),以普通顯微鏡無法做到的方式進行近距離成像。這是微型機器人技術與衍射光學成像技術“聯(lián)姻”的產(chǎn)物。相關論文發(fā)表于最新一期《科學》雜志。
研究團隊巧妙地將納米級厚度的機械膜、可編程納米磁鐵,以及衍射光學元件三者結合起來,打造出了這款新型機器人,為以前無法實現(xiàn)的任務開辟了新的解決之道。這些任務包括高分辨率成像、可調(diào)諧、移動亞衍射光學,以及超小力感應等。
此前最小步行機器人的直徑介于40微米到70微米之間,但新衍射機器人的直徑僅為2微米到5微米之間。實驗顯示,在磁鐵的精準操控下,這些機器人能像尺蠖一樣在堅硬的表面蠕動,也能在液體中自由“游泳”。較大機器人的行走速度為16微米/秒,而較小機器人的行走速度則高達34微米/秒,均超越以往的微型機器人。
測試結果表明,這款機器人可以輔助超越傳統(tǒng)光學限制的高分辨率成像,具備極高的靈敏度,能夠檢測小至1皮牛(10-12牛)的力。這些卓越的特性使得這款機器人可用于基礎研究(如探索DNA結構),也可被部署在臨床環(huán)境中。
團隊強調(diào),最新研究在微型機器人技術和光學工程之間建立了交叉點。這些衍射機器人在運動性能、光學操縱和亞納米力靈敏度探測等方面,均展現(xiàn)出極佳性能。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wǎng)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