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播報
9月19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甘勇、副研究員俞淼榮,聯(lián)合浙江大學教授胡國慶,在《自然-納米技術》(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Direct Cytosolic Delivery of siRNA via Cell Membrane Fusion Using Cholesterol-Enriched Exosomes的研究論文??蒲腥藛T結合理論建模和實驗研究揭示了膽固醇在調控外泌體遞釋RNA藥物中的作用與機制,開發(fā)了高效的工程化外泌體RNA遞釋系統(tǒng),為基因治療提供了安全高效的創(chuàng)新遞釋策略。
近年來,RNA干擾(RNAi)技術在基因表達調控領域具有潛力,逐漸成為治療遺傳性疾病和癌癥等疾病的前沿技術。然而,RNA的遞釋效率和安全性是臨床應用的難題。雖然已有RNA遞釋系統(tǒng)在臨床中使用,但它們在細胞內溶酶體的逃逸效率較低,限制了其療效。
外泌體作為天然的納米級細胞外囊泡,因出色的生物相容性、穩(wěn)定性、長效的體內循環(huán)時間以及精準的組織靶向能力,逐漸成為優(yōu)化RNA遞釋的研究熱點。然而,天然外泌體進入細胞主要依賴內吞作用,導致RNA分子易在溶酶體中被迅速降解,限制了其遞釋效率。
該團隊采用外泌體工程化可控修飾策略,定量化調控了不同種類外泌體中膽固醇的含量如牛奶外泌體、生姜外泌體、腫瘤細胞來源的外泌體等,并利用透射電子顯微鏡等技術對其進行了全面表征。研究表明,外泌體膜中膽固醇含量的增加增強了其與靶細胞膜的相互作用,促使外泌體通過膜融合而非內吞途徑進入細胞,降低了溶酶體降解的限制。同時,分子模擬研究顯示,富含膽固醇的外泌體具有更強的膜變形能力,能夠擴大其與細胞膜的接觸面積,從而通過膜融合機制將小干擾RNA(siRNA)直接高效遞送至細胞質內。
體外實驗中,富含30%膽固醇的牛奶外泌體(30% Chol/MEs)遞送了PLK1 siRNA,下調了PLK1 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誘導了腫瘤細胞凋亡,且其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轉染試劑Lipo 2000和RNAiMAX。進一步,體內實驗證實,30% Chol/MEs/siPLK1通過口服或靜脈注射方式,在小鼠結直腸腫瘤模型中均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展現(xiàn)了其作為基因治療載體的潛力。
研究工作得到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等的資助,并獲得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的技術支持。
富含膽固醇的外泌體遞釋RNA藥物示意圖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