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吉平團隊在海水提鈾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利用精心設計的蠟鑄造法和“相轉換”過程,制備了具有大孔結構的聚偕胺肟(WMPAO)水凝膠粒子,并將WMPAO包覆進海藻酸-聚丙烯酸(A-PAA)球中,制備了A-PAA@WMPAO復合球材料。該復合球材料可用于海水中鈾酰離子的富集分離。
該研究利用PAO堿水溶液和蠟的共熔融制備了蠟鑄大孔PAO(WMPAO)水凝膠;冷卻至室溫后,通過自然揮發(fā)除去所得白色固化塊狀材料中的水分,得到收縮的淡黃色硬質塊狀材料;將所得塊狀材料研磨成細小顆粒并除蠟,得到的WMPAO水凝膠粒子具有明顯的奶酪狀形貌和豐富的大孔。為了便于實現海水提鈾及材料回收,該研究將制備的WMPAO水凝膠粒子包覆進A-PAA球中。研究發(fā)現,A-PAA@WMPAO復合球同時具備高的吸附容量、良好的機械強度和重復使用性以及對鈾酰離子理想的親和性和選擇性。A-PAA@WMPAO球對加標真實海水中鈾的提取效率為95.9至99.5%,對10 L真實海水獲得的鈾吸附容量達4.79 mg/g。
相關研究成果以Wax-casted macroporous polyamidoxime hydrogel particles encapsulated in alginate-polyacrylic acid beads for highly efficient uranium capture from seawater為題,發(fā)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遼寧省科技計劃項目等的支持。
大連化物所開發(fā)出可實現高效海水提鈾的復合吸附材料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