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集體主要科技貢獻:以單原子/分子或它們的聚集體為基本單元,使之成為實用的納米功能器件是當今科學技術與產業(yè)界的共同追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針對該領域中的一些前沿基礎科學與應用問題,該研究集體自2003年以來,以國家基金委的“優(yōu)秀創(chuàng)新團隊”為基礎與起點,在單自旋、單電子、單原子與單分子層次上構造功能納米量子結構,將其應用于鋰離子動力電池和未來信息等器件中,做出了一系列居國際前沿或領先水平的重大原創(chuàng)性工作。基于這些基礎性的成果,開發(fā)出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循環(huán)壽命和功率密度均比同類產品提升一倍),通過了法國UGAP認證,在電動車輛上獲得廣泛應用,近2000組電池用于MIA純電動轎車,并已推廣應用到城市混合動力公交車、軌道交通車輛和大規(guī)模工業(yè)儲能等重要領域。
研究集體突出貢獻者及主要科技貢獻:
高鴻鈞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領導并組織實施了主要研究工作。在單自旋、單電子、單原子等層次上實現了納米量子結構及其原理性器件的構造與物性調控。
陳小龍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作為主要成員參與了石墨烯等低維材料的生長及其機制方面的基礎研究工作。
黃學杰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主要科技貢獻:作為主要成員開發(fā)出高性能鋰離子動力電池,并已推廣應用到城市混合動力公交車和軌道交通車輛等重要領域。
研究集體主要完成者及工作單位:
李泓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杜世萱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張廣宇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胡勇勝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申承民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谷林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時東霞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王業(yè)亮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楊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王剛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肖文德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郭海明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郭麗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陳立泉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