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況簡介
1949年,伴隨著新中國的誕生,中國科學院成立。
作為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fā)展中心,建院以來,中國科學院時刻牢記使命,與科學共進,與祖國同行,以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為己任,人才輩出,碩果累累,為我國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fā)展和國家安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 更多簡介 +
院領導集體
機構設置
創(chuàng)新單元
科技獎勵
科技期刊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工作動態(tài)/ 更多
文化副刊
中國科學院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部
語音播報
記者10月31日從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光電所”)獲悉,近日該研究所太陽高分辨力光學成像研究小組首次利用研制的多層共軛自適應光學(Multi Conjugate Adaptive Optics,MCAO)技術與云南天文臺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對接,獲取到太陽活動區(qū)大視場高分辨力實時圖像,使中國成為繼美國和德國之后,第三個掌握太陽MCAO技術的國家。
“地球天氣可以通過觀測大氣、云層來預報,宇宙空間也有天氣,是所有太空活動的依據,需要我們更清楚觀測太陽活動才能實現(xiàn)?!毖芯啃〗M成員張?zhí)m強當日對記者表示。
MCAO技術通過對地球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像差進行分層探測和校正,實現(xiàn)三維立體補償,從而在大視場范圍內消除大氣湍流的影響,獲得接近衍射極限的成像效果。
“能更清楚地了解太陽活動,首先是為我們進行太空活動提供依據,因為劇烈的太陽活動將帶來大量電磁輻射、核輻射,對航天工程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睆?zhí)m強表示,電磁輻射、核輻射還會對地面的電力網、管道發(fā)送強大元電荷,影響輸電、輸油、輸氣管線系統(tǒng)的安全。
太陽活動觀測也是進行太陽物理研究的重要基礎。“太陽能量的來源我們都認為是核聚變,但這實際上只是一種猜測,太陽能量傳輸機制還需要我們繼續(xù)進行觀察,MCAO技術為這種觀察提供了可能。”張?zhí)m強表示。
該研究已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研儀器項目的支持,未來,研究團隊將在5年內為云南天文臺1米新真空太陽望遠鏡配備一套專用的MCAO系統(tǒng),實現(xiàn)該技術的運用。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 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 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
© 1996 - 中國科學院 版權所有
京ICP備05002857號-1京公網安備110402500047號
網站標識碼bm48000002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三里河路52號 郵編:100864
電話:86 10 68597114(總機)
86 10 68597289(總值班室)